2016年9月20日 星期二

    《藥》是魯迅相當著名的一篇短篇小說,故事大致上是說小栓生了一場病,他的家人替他買了「人血饅頭」,並認為這樣就能夠治好他,殊不知,小栓沒多久就過世了,而結尾則是華大媽上墳,此時她看見旁邊有一位老奶奶對著一座墳,那位老奶奶非常傷心,並一直認為自己的孩子是被冤枉的,2人互相對視後,便在華大媽的勸導下回家,這與魯迅許多作品相同,故事同樣是以社會底層的人民為主,也同樣諷刺意味十足。

    這其實是一個寫實的故事,雖然影射了不少當時社會的現狀,不過「人血饅頭」這東西在當時也確實存在,我們可以從故事中得知「人血饅頭」的人血是來自於革命烈士,這些革命者被當成犯人當街斬首示眾,一方面諷刺政府過於激烈的應對方式,導致社會不見起色,一方面諷刺平民的無知,活在一個充滿迷信的社會,也是同時指出政府與民眾的愚昧,導致這些懷著理想的革命者被殺害後連尊嚴都沒有,人民甚至只在乎將這些人的血當成治病良方。

    華大媽和老奶奶在墳墓正好反映了平民和革命者都是受害者,但2邊的情況不太一樣,革命者是被政府抹黑,並因為民眾的無知而無法好好入葬,畢竟,身體和頭都分開了,而人民則是敗在無知,雖然那個時代應該也沒辦法治療肺結核,但是他們用的方法是用人血治療,也是在諷刺人們過度的迷信,不但無法真正有效解決問題,而且也傷害了別人與自己,我認為魯迅會對迷信有如此批判,一部份是來自中國對於這些迷信真的太過度,會影響到思考,另一部份很可能是因為魯迅是一位相信科學的人,同時也有參與「新文化運動」,他不僅是作家,還是一位思想家,也難怪他會如此強烈的抨擊這些民間習以為常的陋習。

    這個故事不僅是批判當代社會的情況,在人物的描寫也非常深入,每個角色的個性、身分、背景都是點到就止,不算講的很清楚,但我們可以從人物的對話中推測出來,整篇故事非常平淡,但筆調卻是強硬的,雖然內容很短,卻能了解許多事情,從故事大致可以看出這是魯迅年輕時的作品,因為魯迅前期的的作品大都以真實背景配合虛構故事,總之,這是個很有意思的作品,也反映了很多當時的社會情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