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7日 星期二

第三次殺人

    
    《第三次殺人》是《海街日記》、《比海還深》名導是枝裕和自編自導的新作,為此次代表日本參加威尼斯影展的競賽片,也是他首度挑戰這種懸疑、法庭題材的電影,我第一次接觸到這位導演的電影就是《海街日記》,也是是枝裕和近期所執導的三部電影中,我自己最愛的一部,有關注他的電影就會發現,這部片不僅是他從來沒有拍過的類型,甚至與他擅長的家庭、人際關係為主的所有電影天差地遠,所以我從去年看完預告就很期待這部片,卻又擔心不如預期。

    重盛律師(福山雅治 飾)決定為有殺人前科的三隅(役所廣司飾)辯護,三隅因再次殺人被捕,而他也非常冷靜、從容地承認自己的罪行,律師與檢察官對此都深信不疑,然而重盛與其他律師卻發現他每次的自白都不同,甚至在詢問受害者家屬時,每次得到的證詞也反覆不一,這些矛盾讓重盛感到奇怪,而三隅的殺人動機也相當薄弱,於是他開始調查兇手與受害者家屬的關係。三隅真的是殺人兇手嗎?如果是,殺人動機又為何?在事件背後,究竟藏著多少黑暗?
第三次殺人劇照
    這部電影並沒有因為題材而失去導演的個人風格,本片並不像絕大多數的「懸疑」電影將重點擺在「兇手」是誰,而是在電影開場不久,就出現明確且無法反駁的證據,而電影所追求的則是殺人背後的「動機」,重盛從一開始就不認為三隅能夠無罪釋放,他所在乎的只是如何減刑,而且他一開始甚至不在乎三隅殺人的動機,只想著哪種說詞對辯護比較有利,但在調查中,他反而不確定三隅是否真是兇手,甚至開始在乎、認識他所要辯護的兇嫌。

    電影從頭到尾都含糊其詞,讓劇情從一開始的「明確」,到最後反而讓人無法下定論,與一般在結尾揭開真相的手法完全不同,這也讓電影有許多留白的空間讓觀眾自行思考,不過關於事件的始末,電影還算講得蠻清楚的,電影也有在最後一次對談中帶出重盛所找尋的東西,留白的部分只在於前後思想的串聯,可以針對真相,將人物的行為與動機一段接一段慢慢解讀,所以本片確實很著重角色之間的關係,還有內心的想法,這個部分真的充斥著濃厚的情感,非常有是枝裕和的味道。
第三次殺人劇照
    電影中有用玻璃反射重盛和三隅的臉,這是我覺得設計上很有巧思的部分,雖然很多電影都有透過玻璃反射角色,但電影讓兩人重疊在一起,且藉由焦距讓兩個角色輪流覆蓋對方,也藉由一些位子的移動讓畫面有許多含意,藉由角色的談話及行為就能看出兩人有許多共同點,也有相異的點,但兩人的命運為何會如此不同,本來可能需要花很多時間思考、尋找的部分,導演藉由玻璃對照的呈現使它淺顯易懂,雖然情節越來越複雜,觀眾卻也更容易抓到重點。

    與同類電影相比,本片的人物情感顯然是濃厚許多,其中的角色都有非常豐富且複雜的情緒,我們可以看見好幾組家人的對照,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問題,而且每個家庭都很可能產生「犯罪者」,然而看似接近的家庭關係,卻只因些許不同就對人生有極大的影響。而且從每次的「詢問」都能夠發現重盛跟三隅各自在乎和不在乎的事,而這個部分都在無聲的畫面中,也沒有明講,僅是藉由角色細微的動作、情緒、反應,以及最後推測出的動機就可得知。
第三次殺人劇照
    福山雅治這次的表現是讓我驚豔的,有別於《神探伽利略》、《神劍闖江湖》,雖然這次還是一位冷靜的角色,卻多了一些笑容,而且在情感方面有更多層次的詮釋,尤其是最後兩次與三隅的對談,將同情、感傷、焦急、平靜等情緒濃縮在一起;然而,飾演三隅的役所廣司表現更驚人,也讓他因為本片在日本奪得許多男配角獎項,雖然我從《渴望》就知道他很會演,但他這次更是將隨意、哀傷、瘋狂和憤怒的拿捏發揮到極致。光是兩位演員飆戲就製造出相當壓迫、震撼的氛圍,不過役所廣司的演技確實還是明顯壓過福山雅治廣瀨鈴的表現也還不錯,但跟兩位主角相比,發揮空間小了一些。

    《第三度殺人》是一部我喜歡的片,節奏掌握跟故事完整度確實有一些小缺憾,但瑕不掩瑜,還是有導演獨特的敘事手法,演員、攝影跟配樂非常棒(尤其是配樂非常能帶動情緒),氣氛營造很到位,角色間依舊充滿情感,只是這次除了溫馨,還多了一些冷漠、殘酷,而電影所探討的議題也很棒,尤其是對於司法制度、思想的一些質詢與批判。《第三次殺人》算是導演的突破,儘管不及先前的作品精彩,但第一次拍懸疑片就有這樣的成果,仍然是值得讚賞的,而且確實還是挺好看。
第三次殺人劇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