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8日 星期四

《醉好的時光》用酒精找回生活的熱情

    《醉好的時光》是由湯瑪斯凡提柏格執導的丹麥喜劇電影,這也是他繼《謊言的烙印》後再次與邁茲米克森合作。馬汀(邁茲米克森 飾)是一位在中學教書的歷史老師,不僅與他人少有交集,也失去教學熱忱。某天,他與三位好友聚餐的時候,得知一個由某位挪威哲學家提出的理論,這個理論主張人類血液中天生就缺乏0.05%的酒精,若讓體內維持在這個酒精濃度,人就能活得更放鬆、更有自信,對社交有一定的幫助。為了改善沉悶乏味的生活,這四個人決定依照這個理論進行實驗。然而,隨著測試的酒精濃度不斷提升,一切逐漸失控。

    電影開頭是一群年輕人喝酒狂歡,從下午的比賽喝到夜間的地鐵,大聲喧嘩,毫無顧忌,背景放著Scarlet Pleasure的《What A Life》,不去管未來,不在乎後果,這是屬於他們的時刻。突然畫面一黑,音樂戛然而止,接著才是失去熱情、眼神空洞的中年老師登場,與前面的熱鬧形成強烈對比。而電影僅透過前面幾分鐘就清楚交代馬汀為何看起來如此疲倦、心不在焉,當他在上課的時候,有的學生用手撐著頭,有的學生趴在桌上,對於他過於平淡的講課方式興致缺缺,甚至對他的教學能力有所質疑;當他回到家後,也不知道該跟家人聊些什麼,餐桌上的談話好像都與他無關,不僅和妻子沒有太多相處時間,孩子也對他愛理不理。
    開始進行實驗後,四個老師都有顯著的改變,成果甚至超出他們的預期。馬汀喝完酒後,講話多了一些自信和幽默,上課時跟學生也有更多互動,不只讓他受到學生歡迎,也讓這些學生對上課內容更有興趣;回到家後,他與妻子的閒聊似乎也更自在一些,還想要規劃一趟久違的家庭旅行。音樂老師開始會說些玩笑話,用不同以往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唱歌;體育老師熱情參與學生的比賽,也主動關心遭到排擠的學生。他們改變的不只是自己,也間接影響了周遭的人。

    片中呈現了這群中年男子對生活失去熱情,逐漸麻木,他們已不再年輕,經歷過太多錯過和失去,也習慣沉默和承受,對未來充滿迷惘,早已不抱有太多期待。所以他們透過酒精,不是為了逃避,不是為了醉到失去感覺,而是為了做一場夢,在喝醉的時間裡找回青春,找回熱情、自信的自己。但是現實的問題還是得靠自己去解決,當他們太過依賴酒精,以為可以靠增加濃度提升效果,困境就會迎刃而解,終究導致實驗以失敗收場,甚至搞砸自己原本的生活。
    青春在不知不覺間消失了,年輕時未實現的夢想成了沉重的負擔,那是對自己感到失望,曾經親密的夫妻如今漸行漸遠,也許他們都不知道怎麼走到這一步,下一步又會往哪裡去,只能走一步算一步。有了工作和家庭,肩上扛著更多責任,留下太多遺憾,又似乎沒有什麼好抱怨,所以選擇避而不談,或輕描淡寫帶過那些內心話,學會用自嘲掩蓋失落與不安,也漸漸習慣應付生活,只想從忙碌中偷得片刻清閒,從偶爾和好友的聚會中,或是和妻子溫存的時候,找回一些自我。原來,還有人也記得當年意氣風發的自己,還有人想念著那個他。

    電影尾聲,馬汀終於跳了好久沒跳的舞,雖然有些五味雜陳,像是慶祝學生畢業的狂歡,又像是家庭衝突逐漸和解的喜悅,或許也是要獻給離開的友人,其實都只是種感覺。所以他終於加入了年輕人的行列,在開頭離他遠去的青春,在此刻似乎都找了回來,經過酒精的洗禮,用盡全力跳出自己的舞步。《What A Life》再次響起,但畫面中的主角從年輕人變成中年的馬汀,歷經了毀滅與重生,一切已截然不同,最後懷抱著信念的縱身一躍,重拾自我,既自由又充滿希望。
    片中花了不少篇幅描述四個主要角色各自的生活,很多事情其實沒有演出來,但電影拍得細膩,透過人物的動作、表情,從他們日常生活的進與退之間,我們都看得出來,甚至能夠理解他們的感受。若要說他們的生活在進行這場「酒精實驗」後有什麼改變,我想那是精神上的變化。喝一點酒,放鬆一下,少一些堅持,多一些感性,待人處事更圓融,摩擦、衝突自然也就少一些。比起喝酒本身,它所要講的更像是生活的態度,有些事情太過執著、堅持,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只是壓力不斷在心中累積,所以感到疲倦、焦慮或失望,不如先將這些暫時放到一邊,只有接受眼前的事實,重新審視自己,才有可能找到解決問題、改變現狀的方法。

    《醉好的時光》透過一群老師的酒精實驗,談的不只是中年男子的焦慮和憂愁,也關於「自我」,以及人如何去接受、面對失敗。邁茲米克森交出近幾年最精彩的演出,將不同程度的「醉」演得層次分明,表情看似冷靜,眼神卻藏不住緊張和寂寞,最後隨興的舞蹈帥氣又充滿活力。這部片有不少讓人會心一笑的橋段,不會太過沉重,也沒有刻意說教,角色情感容易讓人產生共鳴,是近期最打動我的一部電影,感動之餘,裡頭帶出的人生哲學也值得我們去思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