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蛻變》是法蘭茲卡夫卡的小說,也有翻譯叫作《變形記》,依長度來看,應該是屬於中篇小說,也是一本卡夫卡的「荒謬小說」,劇情荒誕離奇,但處處表現出當代人的想法和精神,我之前已經介紹過這篇故事,並說了一些想法和本作品想要表達的意義,我會重新再做一篇全新的,那我這次看的版本是由金溟若所翻譯,這個翻譯版本的初版於1969年,可見是相當早期的翻譯,但我認為與我之前所閱讀的版本天差地遠,雖然述說同一個故事,但我認為這個版本不論是詞藻和文章的細膩度都大勝我先前看過的,也比較能體會一些人物的心境,所以這次看完,其實看到了很多之前不太會注意到的部分,可見譯者有多重要。
本故事的主角是戈勒各爾,他是一名紡織品推銷員,某天醒來發現自己的身體無法輕鬆移動,當他抬起頭來便發現自己變成一隻蟲子,連下床都困難的他乾脆一天不去上班,這也是他第一次曠職,而他的經理當天就找到家中,並和她的父母勸他走出房門,而戈勒各爾已變成一隻蟲,其他人並聽不懂他所說的話,他告訴外面的人自己好多了,但外頭的人只聽到嘎吱嘎吱的聲音,經理原本還好聲好氣的樣子,時間一久,他認為戈勒各爾在和他們惡作劇,也很憤怒的對房間咆嘯,並將他在工作上危急的處境告訴他的父母,這時,戈勒各爾總算用嘴咬鑰匙打開鎖住的房門,但所有人見到他都是一臉驚恐,經理甚至邊說話邊逃到戶外。我們在這段可以大致看出每個人的態度,妹妹和媽媽對於戈勒各爾的情況是很擔心的;而父親則是對於無法將他叫出來感到厭煩,卻又在他出來後拿著棒子嫌惡得將他敢回房間;我們一開始看到的經理好像對於戈勒各爾有些許擔心,但耐心耗盡後,滿嘴說的都是工作和金錢,與戈勒各爾所猜測的情況一致。
從後來的描述,我們其實可以知道戈勒各爾的處境,他的父親欠了一大筆錢,而他做這個自己不喜歡工做純屬為了金錢,他厭惡自己蠻橫專制的老闆,而加上經理先前的話語,我們不難看出他們對於金錢等利益勝於人,認為即使生病還是要努力工做而不得休息,但這個工作同時也讓戈勒各爾感到很有成就,這當然是因為薪資不錯,他只要再幾年就能還清父母的債務,而且現在他一個人是全家的支柱,不但父母不用工作,還能請一名女傭,甚至還有錢讓妹妹學小提琴,這讓她對自己感到驕傲,但這個突如其來的意外改變了逐漸好轉的生活,他的父母不敢進房看他,所以每天由妹妹供應食物,這也是他一天之中唯一能看到人的機會,而他在這狹小的空間中感到乏味,所以爬牆成了新的嗜好,從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出妹妹對他的外表其實是感到畏懼的,雖然她仍知道這是自己的哥哥,而且言語中難免透露出一些關心,只是不敢碰到戈勒各爾的身軀,而他從房間聽到父母的談話也知道父母其實是在乎他的,只是對於這個狀況不知所措,畢竟,他們家本來是有負債的,現在少了這個金錢來源,一切都會受到很大影響。
某次他的母親和妹妹來到他的房間搬家具,要給他更大的空間活動,他卻從毯子中爬到牆上,這是他母親首次在他被父親趕回房間後見到他,因為震驚過度而昏厥,他的妹妹也首次對他拋出厭惡、憤怒的神情,而他的父親得知此事後非常震怒,拿起蘋果就向他的身上砸,留下了一個難以康復的傷痕。之後他的生活有些好轉,他得佳人會在固定時間打開房門觀看外面,並聽著家人間的談話,得知全家人都各自找了一份工作,也知道父親對於這種晚年生活的失望。不久之後,他們家請了一個老太婆當作傭人,由於這位老人歷經風霜,所以對於戈勒各爾並沒有感到嫌惡,反而每天打掃他的房間,而其中一間房間租給了3位紳士,這些紳士很愛整潔,所以將那些用不到也賣不掉的雜物通通扔到戈勒各爾的房間,他的房間就像垃圾場一般,但他樂在其中,因為每天待在無聊的小房間也沒事做,移動這些小玩意兒成了他的新興趣。
因為戈勒各爾變成蟲的緣故,父親不讓3名房客見他,房客們也都憤而退租,失去了租金之後,妹妹再也無法忍受,認為全家人應該和這隻蟲子斷開關係,父親也表示認同,而當戈勒各爾再次回到房間,聽到了房門上鎖的聲音,他也帶著自己必須離開的想法安詳死去,雖然他的三位家人都感到些許愧疚,但也同時鬆了一口氣,擺脫一個累贅,他們開始了悠閒的生活,而這對夫婦也將目光轉移到原本認為一無是處的女兒身上,並認為她就是他們新的希望。
故事到這裡也就結束了,我先就表層的意義來談這篇故事,我們可以從故事中看見人物明顯的個性轉折,他的妹妹最為明顯,從一開始的關心一直到最後的厭惡都是有前因後果的,一方面是本身對於戈勒各爾形體的畏懼,一方面是因為全家人面臨龐大的負擔,而他的父親則是很無奈,畢竟,年紀已經很大,還得工作維持家計也讓他疲憊不已,而他的母親一直都很在乎他,但也不得不承認他所帶來的負擔,而戈勒各爾原本是全家的支柱,所以妹妹相對只是索取,家人便對女兒感到很失望,唯獨戈勒各爾希望用自己賺的錢幫助妹妹學習更多自己有興趣的小提琴,從故事中三位房客的反應來看,妹妹的演奏能力應該是不錯的。
這個故事的開頭便是戈勒各爾變成一隻蟲,如同卡夫卡許多作品,這件事發生得突然,也很荒謬,但我們也可以知道戈勒各爾將自己的生活都獻給了工作,而工作賺的錢也都獻給了家庭,幾乎是已經沒有享受人生,他的快樂也是來自於家人的快樂,而對於家人來說,除了親屬關係外,他的「功能」就是賺錢,我們能從故事了解戈勒各爾變成蟲後,常常有許多煩惱,一方面是無法養家餬口,一方面是看著家人必須養活他而苦惱,雖然他給家人的印象一直是孝順、穩重,但當他無法再工作時,家人不但沒有給予太多關心,反而既害怕又嫌惡,但又基於同理心,還是賦予他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我個人認為戈勒各爾這個角色的設定是建立於卡夫卡本人,就人們對他的看法是真誠、穩重的,而那是基於他害怕自己內心深處的痛苦被人看見做出的一個「應對措施」,我想這多少影響到他的作品,不過這也影射了非常多人,畢竟,有多少人是毫無防備呢,又有多少人呈現的樣貌是完全發自內心的,本作品也在探討這樣矛盾想法之間的拉扯。
上述的部份說的是關於這個故事的基本設定,我們可以看見人與人之間的依賴關係,那是建立於血緣或是利益上的,我們也可以清楚看見人因為現實的種種因素而改變立場,而女兒後來會受到重視是因為她幫忙照顧戈勒各爾,經歷了種種磨難後,對於家庭的經濟有幫助,而不是只會拉父母認為沒有用的小提琴。戈勒各爾則是充滿罪惡感,因為他沒有賺錢,對於家庭沒有貢獻,也無法奢求家人給他什麼,因此故事中的他常常遭受冷漠的對待,仍認為是自己的問題。第二個部分是解脫,戈勒各爾是開心、自願死去,因為自己不再是家人的負擔,但他的家人始終不會明白,只是鬆了一口氣,雙方都獲得解脫,卻是基於不同立場和想法,倒也不是家人冷漠,他們也對自己感到愧疚,甚至為戈勒各爾的死亡感到難過,但生活的壓力也讓他們過度疲勞。
有一段我認為很有意思的部分,就是搬移家具那段,我們可以看到他內心中有些許掙扎,因為家具移開後,他確實更能輕易活動,但這是否代表自己接受自己是蟲子的事實,是否代表自己連內在都不是一個人了,這是他所苦惱的,但人究竟該如何定義,當然我們平常是依照生物類別進行區分,但現在這個情況,是該用於過去或現在決定,而我們也知道這隻蟲子的內在仍是那位孝順的男子,即便他想盡辦法維持自己的本性,他的家人也希望盡力幫助他,但他們都對於他的新面貌感到害怕,不只影響了觀感,也是日後導致嫌惡的原因。
最後來說本書跟「存在主義」的關係,「存在主義」的重點在於強調自主意識,並從環境的條件和能力中尋找存在的價值,而我們可以從《蛻變》中看出戈勒各爾深受這個社會的影響,對於自己的肯定也從有到無,一生為了家人奉獻,而受限於這些因素,他自然無法自由解脫,這也是為什麼他的解脫就是死亡,因為只要活著,他就無法切斷與他人之間的關係,這種認為自己是累贅的想法本身就與認知自我價值大相逕庭,而這個故事無處不是要探討人的想法轉折,或是人活著的價值,戈勒各爾為了工作、成就、金錢、家人等外在因素而缺乏對自我的肯定,但另一方面,他的思想也展現了意義,他為了家人而工作賺錢,這部分是屬於非常主觀的意識。當戈勒各爾變成蟲的時候就代表他已經與環境漸行漸遠,簡單來說就是「對立」,一開始他與家人就像是一個大環境,他藉由金錢換取家人的愛,儘管不是絕對,但大致上是如此,當他失去經濟能力,就被家人慢慢唾棄,反映了「工業革命」後人們的冷漠及疏離,不管多麼用心奉獻,一旦失去價值,很快就會被淘汰、遺忘。
我認為這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作品,不論你將它當成一個故事看,或是探討其中要表達的意義,其實都相當有意思,是本很有深度,故事也相當有趣的作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