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0日 星期四

神奇大隊長(解析)

    
    在我看這部電影之前,預告就讓我覺得這是一部很特別的電影,然而它被歸類為喜劇,但在我之前的介紹中沒有將它劃分在喜劇,因為這部片並沒有刻意搞笑的橋段,它的幽默都是來自於這家人間的互動和與外面世界不同的價值觀導致,而且比起好笑,這部電影更多是讓人對中間的過程感慨,甚至去反思電影所要傳達的概念,而電影中的思想曾經被許多人追求,只是現代社會越來越少看到這樣的例子,他們一家人可說是稀有的異類,這也是為什麼本片在坎城影展列在「一種注目」單元,這種生活並不是編劇隨意編出來的。
「captain fantastic」的圖片搜尋結果     這家人的生活方式可以稱為「嬉皮」,我指的是以前的嬉皮,不是現在已經改變定義的那種,嬉皮盛行於1960~1970年代,它的一大特點就是不與一般人居住,他們可能流浪,也可能聚集類似的人一同生活,他們排斥資本主義,他們提倡非傳統宗教,他們不認同政府,不認同人民被控制、賦予權力,他們相信人是自由的,不用被一種體制制約,簡單來說,他們反對絕大多數的主流文化,提倡自己的思想,這也是為什麼主角一家人住在山中,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而他們的生活也被灌輸「左翼」思想,因為左翼倡導的思想與右派相反,也就是反對「資本主義」社會。然而現代嬉皮與主流文化有很深的融合,他們比較沒有嚴重的政治色彩,雖同樣追求人的自由,但他們大都遵守法律,不會將偷東西視為理所當然,思想上也比較開放,可見與片中主角們的那種生活型態以有很大的改變。


    嬉皮也有許多外在的特徵和行為,他們習慣穿著顏色鮮豔或不尋常的服飾,從主角們進入城市的穿著就能看出他們的獨特,其他人也用異樣眼光看他們,這也是為什麼從海報就能看出他們奇異的裝扮,而且顏色還那麼鮮豔,也與他們的思想有關;嬉皮不刻意修飾外表,留長髮、大鬍子都是正常的事,片中的男主角就是一個很好的典範,他一直到接近片尾才刮去自己的鬍子,也象徵他改變了自己一直以來所堅持的事物,而換一種心態來面對世界,包容其他文化;他們聽特定類型的音樂,偶爾會在節日或家裡演奏屬於自己的音樂,這些行為也符合他們討論音樂、共同演奏的橋段。
「captain fantastic」的圖片搜尋結果

    他們平常不過聖誕節、萬聖節這些一般人過的節日,他們有屬於自己的「諾姆杭士基日」,為什麼要選這個人當節日名稱的代表?諾姆杭士基是一位美國哲學家、政治評論家,他的思想偏向左派,也是一位「自由意志社會主義」和「無政府工團主義」者,前者是希望一個沒有政府的社會,人人自由,不受權威拘束,沒有人會被高壓統治,盡量讓每個人擁有最大的自由;而後者也很類似,他們希望工人可以自治,希望能夠取代「資本主義」,而不因為特權導致階級上的差異,強調勞工的重要性,從這些思想來看就會發現每一點都與主角們的生活契合,而他也是左派人士中特別有名氣和影響力的一個人。

    首先,上面說了嬉皮可能流浪,也可能用一種「公社式」的型態生活,而這家人很明顯是後者,一個脫離世俗又互助的組織,而這個組織的領袖就是男主角,而他們的生活圈就是另一個封閉的社會,由父親下令,每個孩子都按照時間做事,從訓練體能、玩耍、讀書到演奏音樂,但這似乎違反了他們原先追求的,他們是為了不被社會控制而發展出自己的形態,然而他們所發展出的是一個不同於世俗的小型社會,不代表他們完全自由,從這些嚴苛的訓練看來,雖然他們各個身強體壯,對於一般的社會大眾來說,班(維果莫天森 飾)剝奪了孩子們的人權,同時也違背班與孩子們所信仰的「自由意志」。
「captain fantastic」的圖片搜尋結果

    《刺客教條》中也有提到自由意志一詞,但何謂自由意志?我們從這2部電影都可以看到其中的矛盾,他們確實不被社會拘束,但卻被父親拘束,因此反對社會的一切,那是否也違背了孩子的意願,當然你也可以說孩子自願選擇這種生活,那又是誰灌輸他們這些想法?由此可知教育的重要,他們生成的觀念是由父親從小教導的,但若他們沒被這樣教導,還會這樣選擇嗎?有時候,我們現在的生活是被過去所決定,那些影響我們的不正是身邊的人事物,所以我們是自己做了選擇,還是我們被灌輸了一個方向?當我們學習時就是被灌輸一種思想,所以真的有自我意志嗎?還是那只是一個不存在現實中的詞?


    班教導他的孩子們許多野外求生技巧,不僅如此,他們也閱讀各式各樣的書籍,提升這些孩子們的知識,所以每位孩子都是能文能武,但他忽略了一件事情,他們與現實社會脫軌,卻又認為自己比那些都市人高出一等,但許多事情都是不得已的,如他們的母親最後死在醫院裡,這也是使用了社會的設備,如果發生了意外,人真的能憑自己的力量解決所有問題嗎?當你所學的事物都運用在你的生態圈,而沒有運用在社會上,怎麼知道一切可行?又怎麼能夠面對一切問題?而母親的死也使整個情況改變。
「captain fantastic」的圖片搜尋結果

    因為他們的母親的父母是接受社會的,也對班的行為無法諒解,直到這次母親的死亡,孩子們紛紛要求班接回母親的遺體,他們才發現這個看似完美的生活其實有著很大的缺陷,當時班對於妻子的死只是說:「她總算死了」,這當然只是他們的說話方式,並不代表他不在乎,只是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這樣的陳述很冷血,也使其中一個孩子衝著父親大喊:「我恨你!」,進入城市後,當這個孩子發現現實社會與他們理解的相去甚遠,也因為他們的父親而無法接觸,導致他開始恨父親給他們約束。母親的死是整個故事的轉捩點,也讓這看似完美的生活出現一個小缺陷,隨著夢幻生活與現實社會的衝突一一浮現,在不同觀念之間的拉扯也漸趨明顯,使我們看見其中包含著很大的問題。

    而我們看到好幾段劇情是他們與社會中的人有很大的隔閡,他們所談論的、理解的完全不同,他們不是完全了解一些用品和習慣,卻自然而然的去排斥,因為這些「反對」的觀念早已深殖他們心中,他們不吃加工食品,甚至偷食物,孩子們還當作一種任務,認為他們偷食物是合法的,因為他們是為了生存,因為法律無法規範他們,他們的行為是對抗「資本主義」社會,是對的!他們也沒看過胖子,所以當他們在速食店看到許多胖子時,認為這些人是因為活在這個社會才病了,甚至對於那些人感到噁心、排斥。
「captain fantastic」的圖片搜尋結果

    我們從很多跡象可以看出這些孩子與社會最大的隔閡,他們很聰明,同時也很無知,他們博學多聞,卻不知道該如何面對社會,他們不經意出口傷人,他們自我中心,認為其他人是墮落的,他們不會去尊重別人,什麼事都有話直說,對於思想與生活不同的人恣意批評,也使片中許多與他們相處的人感到尷尬,大兒子愛上一位女孩,但他卻不懂表達,而且話題也沾不上邊,只能傻笑,許多事都不懂裝懂,他們所會的都是「理論」,而且太偏激,對於許多事情不是採用疑問,而是直接批判!但他們所學並不能完全運用在現實生活中,有一段,班請孩子解釋法律,他的孩子勝過了其他更年長的孩子,但那又如何?他們會背這東西,卻無法用到,而且他們平常根本沒有住在社會中,這些為了「生活」而制訂的事物對他們來說根本沒有意義,所以這個家庭的大兒子才會在接觸社會後對班說:「除了書上說的,我對這個世界根本一無所知」,因為生活是要體會的,只是看書、死背並無法了解。
「captain fantastic」的圖片搜尋結果

    這其中一個很大的問題在於「教育」,也是這部電影一大重點,班灌輸孩子們自己認為好的思想,希望他們文武雙全,希望他們能「獨立思考」,然而這些孩子從小就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並沒有融入社會,孩子們學到的是抵抗外在社會,他們也許有自己的想法,但大多數的時間還是聽從父親,他們也不踰矩,儘管有想法可以提出來,但班的教育方式就像是威權統治,只是他不自知,而教育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很大的,家庭也是,然而這些孩子沒有上學,班讓他們在家中自學,一切思想都是從同一個地方獲得,早就深殖他們內心,而班在後來發現自己的做法有瑕疵後,面對的又是另一個難題,要怎麼改變孩子們的思想?畢竟,他們從小就是學那些觀念長大的,早已養成習慣,而且這些東西還是自己教他們的,難道要否認一切自己的想法?也讓孩子有了兩種想法,一邊對他們的父親感到失望,一邊則是選擇繼續相信他們的父親。
「captain fantastic」的圖片搜尋結果
    班所做的事情也不完全是錯的,這些孩子們熱中於學習,不論是體能或是知識都汲取甚多。而且他們闖入喪禮,對著大家說要火化妻子,並將骨灰沖入馬桶,在其他人聽起來是多麼不可思議,同時也惹怒班的岳父,想將他趕走,然而他所做的只是遵從妻子的遺囑,我們更知道他的妻子信奉佛教,從這個角度來看,他們反而比較尊重妻子的想法,這些方面明顯較許多都市孩子來得卓越。這部電影的結局明顯是在告訴我們不要太固執,每種思想與社會型態都有優點和缺點,教育也從來不是個簡單的習題,有很多因素影響,所以電影並沒有刻意批判任何一方,而是讓我們看見雙方的缺點與優點,我們不必改變自己,但要懂得尊重他人,而最好的方式還是截長補短,例如主角們最後過著田園生活,他們依舊與自然共存,但他們也學著使用社會中的設施,例如公車、飛機、學校等增加便利性。


我們該學會的是尊重、包容各式各樣的文化
要找出優點善加利用,並找出缺點加以改善

    「captain fantastic」的圖片搜尋結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