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克爾克大行動
《敦克爾克大行動》是近幾年少有的戰爭類型電影,絕大多數的戰爭電影都帶有英雄主義,例如《怒火特攻隊》、《鋼鐵英雄》等,當然沒有哪種比較好,只是在不同的題材與設定上,電影所強調的重點自然有所不同,克里斯多福諾蘭幾乎可說是電影品質的保證,儘管他有些電影的劇情算普通,但執導方面往往能彌補缺陷,在這部電影中,他採用非線性敘事的手法,挑戰觀眾看戰爭電影的習慣,而在混亂中又能讓觀眾在結尾全部看明白,我看完後完全能明白為什麼有人稱本片是懸疑電影,它雖然是一部以戰爭為題材的電影,但重點依舊聚焦於「人性」。
1940年,英法聯軍遭到德軍攻擊,撤退到法國東北部的敦克爾克進行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退行動。湯米(菲昂懷海德 飾)是一名受困海灘的英國士兵,與同伴等待救援;法雷爾(湯姆哈迪 飾)為一名英國皇家空軍的飛行員,他與2名同伴負責阻擋敵方戰機侵略;道森先生(馬克勞倫斯 飾)是一名水手,希望憑自己與兒子的力量在這次救援行動中派上用場。海灘上的士兵們遭受砲火猛攻,命在旦夕,當一切面臨危機,人們會怎麼選擇,是逃離保命或捨身救人?是挺身而出或唯唯諾諾?只要生存下去,一切都有意義,只要生存下去,就是他們的勝利,而這些勝利,是屬於那些默默無名的平名英雄。
我得說《敦克爾克大行動》作為諾蘭第一部以戰爭為題材的電影是很成功的,他仍在電影中保留許多自己的風格,例如非線性敘事、實體拍攝、沉重急促的配樂,而配樂方面又找上了多次合作的漢斯季默,光憑著背景有如時鐘一般的滴答聲就讓人很難鬆懈,幾乎全程都處於一種緊張的狀態;絕大多數的畫面都是用IMAX攝影機拍攝,並花大錢買下一台德國二戰飛機,並以真實驅逐艦拍攝,光是這幾點,就讓整部片有許多地方非常寫實;非線性敘事使整部電影的劇情看似零散,就像拼圖的碎片一般,不過當一切都組合起來後,其實我覺得內容還蠻豐富的。
本片的技術方面真的非常厲害,剪輯上很流暢,且銜接時間與橋段獨特,讓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人相互交錯,且在接近結尾的時候拉回同一條時間線,讓人耳目一新,配上一些寫實的音效(炸彈轟炸、飛機聲響、戰鬥機掃射等)讓我看得非常過癮,且配樂充滿張力,如《全面啓動》、《黑暗騎士》一般,是幫助整部電影營造氣氛的一大推手,老實說,諾蘭的電影大多數都不會讓我看得非常「爽」,但我還蠻喜歡那種劇情紮實、配樂磅礡、運鏡酷炫的調調。
故事本身並沒有一條固定的主線,且電影採用三段交錯敘事,以不同人物的不同角度來看待此一事件,分別是救援的水手、守護士兵的空軍及等待撤退的士兵,三個部分都以1、2名角色作為主角,平淡的紀錄著每個角色當下的心情與抉擇。我們可以看見角色們面臨當下危機實的行為,可以看見每個人為了生存努力,而且沒有英雄,只有凡人,每個角色都怕死,只是他們選擇面對恐懼或是逃避而已,當所有人在家鄉,口口聲聲都是榮譽與恥辱,但在戰場時,其實根本無暇想這麼多,這是我覺得電影對人性刻劃深入的部分,一場救援的成功與否都取決於這些人。
諾蘭並沒有詳細介紹這場戰爭的始末,不僅沒有說明戰爭發生的原因、情勢,甚至連行動都是藉由長官口述,完全避開他可能為人詬病的部分(歷史寫實度),電影沒有德軍和英法聯軍交戰的畫面,也不注重於沙灘上打算撤退的士兵,而放在片中幾位主角身上,這些主角們一點也不特別,也會怕死,但多了一份熱心助人的心,從頭到尾,我們看著這些角色,好像沒有做什麼事,也不熱血,但卻完全彰顯電影的重點,例如整部片聚焦的每個角色(除了空軍)看似都只是為了活命,也對整場救援沒有太大的貢獻,但一場原本預計只能拯救3萬人的行動,最後卻救了30多萬人,憑的就是這些人。
電影中對於人性的表現嶄露無遺,有些人恐懼還是拼命幫人,有人害怕得想逃避,有人一心一意只想保護他人,也有人放棄了一切,選擇自殺,而每個人的目標都一樣,那就是回家,法國與英國只隔著一條海峽,「家」是近在咫尺,卻又如此遙遠,每個人都想回家,卻有許多人再也回不去了,電影沒有太多時間注重演員的情緒,幾乎都是緊張,除了偶爾放鬆時可能會發洩一下,大多數的時間都忙的不可開交,為了活命沒時間多想,使整部片節奏很緊湊,也增添了一些緊張刺激的感覺,總的來說,本片的拍攝雖然平淡,但憑著剪輯、配樂和演員的表現使電影的節奏非但不緩慢,還很快速。
《敦克爾克大行動》的故事量也許不如諾蘭以往執導的電影豐富,但整體拍攝、配樂、剪輯方面營造了很好的效果,且演員的表現也讓整部電影充滿緊張感,不過導演想說的話都在電影裡頭了,人人都可能是英雄,而每個人都不是完人,每位默默無名的英雄背後都為了自己的目標犧牲某些重要的東西。最後,如果你是帶著看戰爭片的心情看本片可能會大失所望,這就是一部諾蘭拍的劇情片,《敦克爾克大行動》是部風格非常特別的戰爭片,我自己是非常喜歡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